探秘海豚的第七感 – 瓶鼻海豚的電覺

撰文 | 古靖

說到海豚,大部分人腦海中冒出的便是瓶鼻海豚的可愛形象。你知道嗎?牠們可能擁有一項神奇的特異功能—電覺!

什麼?!海豚有鬍鬚!

剛出生的海豚其實是有鬍鬚的,就像小貓一樣。只是隨著年紀增長鬍鬚就會脫落,留下吻部兩側各一排類似毛孔的觸毛隱窩(vibrissal crypts)。這些小坑裡面佈滿神經,因此科學家們懷疑海豚或許可以透過這排觸毛隱窩,感測到水中微弱的電場。

圖一、剛出生瓶鼻海豚的嘴喙上鬍鬚
©Photo by Natalie Goddard – Dolphin Hayley’s calf shortly after birth – May 2019

什麼是電覺?

電覺(electroreception),又叫電場感,簡單來說就是感受到電場的能力,分成「主動性」以及「被動性」。由於電流傳導需要媒介,而對於弱的電流而言,含有鹽份等電解質的海水,是比空氣更好的介質。這也是為什麼擁有電覺的生物多是完全水生的動物,或是部分時間/某個生命階段會在水中活動的半水生動物。

主動性電覺
目前所知,擁有主動性電覺的生物,包括硬骨魚中的電鰻目 (Gymnotiformes) 以及非洲特有的象鼻魚科 (Mormyridae) 的物種。他們就像是身上內建了迷你雷達一般,能夠透過電器官 (electric organ) 釋放電壓小於 1 伏特的微弱電流,並且透過電場變化感受周圍環境。此外,有一些魚類能夠產生小於 10 伏特的弱電流或是大於 50 伏特的強電流,例如生活在沿海泥地裡的瞻星魚科 (Uranoscopidae) ,牠們雖然無法藉由感測電場中的擾動確定周遭物體的位置,進行主動電定位,但科學家推測,他們可以利用電流與同類進行交流或捕獵食物。這些生物根本就是現實版皮卡丘嘛!

被動性電覺
不同於皮卡丘主動出擊的十萬伏特,科學家推測海豚的電覺是被動的,只能感測到一些微弱的生物電場,例如生物身上都會產生的直流電場、魚類或甲殼類動物滲透壓調節產生的離子流(ion flow)、肌肉活動產生的低頻交流電等。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研究員 Kyle Newton 等人在 2019 年的研究中指出,幾乎所有非硬骨魚類都有被動性電覺。不只如此,一些硬骨魚和兩棲類生物也擁有被動性電覺。那麼,跟海豚一樣的哺乳類動物中,是否還有其他擁有被動性電覺的動物呢?答案是有的,例如卡通《飛哥與小佛》裡受到歡迎的角色,鴨嘴獸泰瑞,牠的同類就是擁有電覺的哺乳類動物。難怪鴨嘴獸在卡通中化身成特務!

海底特務的第七感

除了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回聲定位 (echo-locating),海豚擁有「第七感」,也就是被動性電覺,最先在水底泥地裡覓食的蓋亞那海豚 (Sotalia guianensis) 身上發現。

為了研究其他種類海豚的電覺,德國羅斯托克大學(University of Rostock)Tim Hüttner 領導的研究小組,分別用德國紐倫堡動物園的兩隻雌瓶鼻海豚 Dolly 和 Donna,進行了一連串有趣的電覺實驗。他們設置可以在海豚吻部上方產生微弱電流的機台,電流會隨機出現,而海豚必須在電流出現的 3 秒內離開機座,或是在未出現電流時待在機座長達 12 秒才算是正確反應。實驗人員會依據他們的表現正確率,慢慢降低電場強度,以測試牠們電覺的閾值,也就是電流出現時牠們做出反應的正確率 50% 的電流強度。

實驗發現,兩隻海豚對直流電的敏感度比對低頻率交流電來得好 (低頻交流電路比高頻率交流電路更趨近於直流電)。牠們對直流電絕對閾值 (5.5 & 2.4 μV cm−1) 與蓋亞那海豚 (4.6 μV cm−1) 相當,顯示出相當驚人的敏感度。

圖二、(A) 海豚需要將嘴喙置於顎台上,用喙尖觸碰標靶,這確保海豚在試驗期間保持不動。上方設置視線遮布防止實驗人員無意提示。 (C) 電極位於觸鬚隱窩上方約 10 公分處。如果出現電流刺激,海豚會被訓練在 3 秒內離開裝置,弱無刺激,海豚保持靜止狀態至少 12 秒才為正確反應。(圖片來源:Hüttner et al. 2023. J. Exp. Biol. 2023, 226, jeb245845)

由於海豚的被動性電覺僅能感受到距離 3-7 公分內的電場,因此「距離」大概是瓶鼻海豚使用電覺的關鍵。平時在大洋中生存的瓶鼻海豚,主要應該還是倚靠回聲定位和視覺尋找獵物。科學家認為,當牠們利用回聲定位找到埋藏在泥沙裡的獵物,並將嘴喙埋入沉積物中捉捕獵物時 (crater-feeding or bottom-grubbing) ,海底的殘響 (reverberation) 以及散射作用 (scattering effects) 可能導致海豚當下無法使用回聲定位,這時電覺能夠幫助他們像特務一樣「看不到卻抓得到」,在海底的泥地裡近距離「探測」到躲在裡面的魚蝦。

同時科學家也推測,海豚的電覺或許與牠們在大洋中遷徙及定位的能力相關。

過去國中理化課總會有一個老師常問的問題:「電生磁,磁生電到底哪個正確?」最後透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我們可以知道,磁場的改變能夠產生電流,而地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長條型磁鐵。當海豚游動時,磁場改變所產生的微弱電流與電場,或許使得擁有電覺的牠們,從出生開始,就能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方向。

參考文獻

  1. Hüttner, T.; von Fersen, L.; Miersch, L.; Dehnhardt, G. 2023. Passive electroreception in bottlenose dolphins (Tursiops truncatus): implication for micro- and large-scale orientation. J. Exp. Biol. 226, jeb245845.
  2. Crampton, W. G. R. 2019. Electroreception, electrogenesis and signal evolution. J. Fish Biol. 95, 92–134.
  3. Newton, K. C.; Gill, A. B.; Kajiura, S. M. 2019. Electroreception in marine fishes: chondrichthyans. J. Fish Biol. 95, 135–154.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