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長須鯨到底有幾種?

Finhval.jpg
一隻長須鯨於格陵蘭外海浮出海面換氣。圖片作者:Aqqa Rosing-Asvid,來源:這裏

文|陳瑩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長須鯨是現生鯨目動物中體型第二大的鯨魚,僅次於藍鯨。除了體型巨大以外,長須鯨還有著左右體色不對稱的特色:大部分的長須鯨的右邊臉和身體的顏色偏淺。這個特色搭配上背鰭缺刻形狀,成為今日研究員們辨識長須鯨個體的索引特徵。

長須鯨這個名字,來自於其日文名「ナガスクジラ」(nagasukujira) 的漢字寫法,意思是「下顎喉腹摺的溝很長」,而不是「鯨鬚很長」的意思。畢竟,說到鯨鬚的長度,同樣生息於日本海域、自古以來廣為捕鯨人們熟知的北太平洋露脊鯨 (日文名為「背美鯨」,semikujira) ,可是比長須鯨還要長兩倍以上呢。所以坊間時而可見「長鬚鯨」這樣的名稱標示,其實並不正確,而且毫無道理。

順道一提,藍鯨的日文名是「シロナガスクジラ」(shiro-nagasukujira) ,意思是「白色的長須鯨」,據說是反映藍鯨和長須鯨在體型上的相似性 (一樣都很大隻)、但是藍鯨的體色明顯比長須鯨淺一些這個特色。

長須鯨的學名 (Balaenoptera physalus) 裡種名「 physalus」這個字,源自於希臘文「physalos」。命名人林奈 (沒錯就是現代分類學之父那位林奈) 並沒有解釋為什麼選了這個字,不過後人推測可能有兩種解釋方式:一是「膨風的蟾蜍」,應該是描述擱淺死亡的長須鯨因為體內細菌發酵導致屍體膨成氣球的樣子。另一個解釋是「噴氣」,可能是描述長須鯨換氣時會製造出明顯的噴氣特徵。

whale_beach_1409281c.jpg
死後腫漲成「蟾蜍」的長須鯨。 Photo: DAVID G CURRAN, from The Telegraph

長須鯨主要分布在全球溫帶和亞寒帶海域。受到赤道熱帶環境的阻隔,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長須鯨理論上無法來往,所以把它們分成兩個不同的亞種似乎不無道理,即使過去的學者們只知道「南半球的長須鯨體型比較大隻」這個曖昧的外型差異而已。

所以說長須鯨到底有幾種?為了了解全世界長須鯨的種群結構,一組由美國、墨西哥和義大利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搜集了南極、東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的長須鯨生物組織樣本。透過分析總計 154 隻樣本的粒線體和體細胞核 DNA 的序列多樣性,研究人員發現,世界上的長須鯨們,應該「至少」可以再細分出三個亞種,分別是

  • B. physalus physalus 北大西洋長須鯨,分佈範圍包括東、西北大西洋及地中海;
  • B. physalus quoyi 南半球長須鯨分佈於南極海域 20 — 80°S 範圍內;
  • B. physalus velifera 北太平洋長須鯨分佈於東、西北太平洋,從加州灣、白令海到東日本。
Screen Shot 2019-09-03 at 11.14.33 AM.png
使用主成份判別分析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DAPC) 分析 150 隻長須鯨的單核苷酸多態性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相似性的結果。紅點為來自北太平洋、藍點為來自南極海域、綠點為來自北大西洋的樣本,很明顯地,各個海域的長須鯨有各自的圈圈。 圖片來源: Fig. 3 in Archer et al. (2019) J. Mamm. DOI: DOI:10.1093/jmammal/gyz121

為什麼說是「至少」呢?因為在南半球溫帶海域,可能還有另一個體型偏小、體色偏黑,名為「小長須鯨」(B. physalus patachonica) 的亞種,但是因為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小長須鯨的基因資料或生物樣本可供比對,所以「小長須鯨」到底是不是亞種、甚至有沒有可能是個新種,還有待未來研究證實。

此外,上述的研究,並沒有包括生活在日本海和東中國海等西太平洋沿海地區的長須鯨樣本。這些海域的長須鯨是不是同樣屬於北太平洋長須鯨,一樣需要實際的採樣分析才能確定。

好了說了這麼多,台灣海域有長須鯨嗎?有的話會是哪一種呢?

雖然說台灣的地理位置是在長須鯨的「理論上」分佈範圍之內,但是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實際可靠的目擊記錄,也沒有擱淺的案例。百年前一度被鑑定為長須鯨近似種的「斯氏鯨」標本,也在去年發表的研究裡正式認證其實是一隻大翅鯨。

所以台灣海域到底有沒有長須鯨,仍然有待更多觀察記錄。就算有,到底是主要出現在遠洋區域的北太平洋長須鯨,還是屬於日本海和東中國海這邊比較沿海的種群?這些問題,一樣需要實際的採樣研究才能解開。

Screen Shot 2019-09-03 at 3.19.05 PM.png
全球的長須鯨分佈範圍 (藍色區域)。讀者們找得到台灣在哪裡嗎? 圖片來源:Fig. 6 in Edwards et al. (2015) Mamm. Rev. 45, 197-214.

 

參考資料

Archer, F. I., Morin, P. A., Hancock-Hanser, B. L., Robertson, K. M., Leslie, M. S., Bérubé, M., … & Taylor, B. L. (2013). Mitogenomic phylogenetics of fin whales (Balaenoptera physalus spp.): genetic evidence for revision of subspecies. PLoS One, 8(5), e63396.

Archer, F. I., Brownell, R. L., Hancock-Hanser, B. L., Morin, P. A., Robertson, K. M., Sherman, K. K., … & Panigada, S. (2019). Revision of fin whale Balaenoptera physalus (Linnaeus, 1758) subspecies using genetics. Journal of MammalogyDOI:10.1093/jmammal/gyz121

Edwards, E. F., Hall, C., Moore, T. J., Sheredy, C., & Redfern, J. V. (2015). Global distribution of fin whales B alaenoptera physalus in the post‐whaling era (1980–2012). Mammal Review, 45(4), 197-214.

藤森美甫、岸辺優、三宅夏瑛、小川葉子、安田真弓 。(2005) 同志社女子大学 情報メディア学科「総合演習」:くじら学。藤原孝章研究室網站。 http://dwc-gensha.jp/HP_fujiwara/6_zemi/kuzira/site/index.html <Accessed on 3 Septemeber 2019>

發表留言